? 當今世界正經(jīng)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多重危機挑戰(zhàn)交織疊加,不確定、不穩(wěn)定因素增多,人類再次走到歷史的十字路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各國前途命運緊密相連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鑒,在推動人類社會現(xiàn)代化進程、繁榮世界文明百花園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倍嘧硕嗖适侨祟愇拿鞯谋旧?,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歷史和實踐充分表明,不同文明之間只有平等交流、互學互鑒,才能為人類破解時代難題、共創(chuàng)美好未來提供強大精神指引。
??人類文明史源遠流長、歷盡滄桑。在混沌的自然世界中,人類文明像一幅光彩奪目的畫卷,醒目地舒展于天地之間。有了文明,人類有了對待自然、社會、自我的態(tài)度。這些態(tài)度不但讓人類有了安身立命的身份認同,也有了生生不息奮斗前行的動力。世界上先后出現(xiàn)過數(shù)次文明興起的浪潮,產(chǎn)生了諸多文明,共同組成了世界文明的百花園。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任何文明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始終處于與其他文明的接觸、交流和互動之中。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鑒、取長補短,才能持久保持旺盛活力。事實上,人類歷史就是一幅不同文明相互交流、借鑒、融合的宏偉畫卷。世人矚目的古希臘神廟建筑藝術離不開古代兩河流域、古代埃及等文明的深刻啟迪;公元8世紀始,匯集古代希臘、羅馬、波斯和印度文化的“百年翻譯運動”,開創(chuàng)了阿拉伯文明的“文化黃金時代”,也為歐洲文藝復興提供了珍貴火種;拜占庭文明繼承了古希臘—羅馬文化傳統(tǒng),又在文學、建筑、醫(yī)學、藝術、軍事等諸多領域進行了創(chuàng)新,因而得以延續(xù)千年,并影響了歐洲文明、斯拉夫文明;近代歐洲文明融合了古希臘、羅馬文明和中世紀文明,借助經(jīng)濟、社會、科技領域的突破創(chuàng)造了嶄新的工業(yè)文明;拉美文明是歐洲文明、美洲印第安文明與非洲文明碰撞、交流和融合而產(chǎn)生的文明,在學習和吸收外來文化的基礎上,立足于自身實際展開創(chuàng)新,凝練出別具一格的文明特色,為人類貢獻了墨西哥壁畫藝術、拉美發(fā)展主義學說、魔幻現(xiàn)實主義文學創(chuàng)作、巴西利亞城市建筑設計等杰作;等等。
??對于中華文明而言,這個偉大的古老文明之所以延綿不絕、不斷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重大貢獻,也同其與域外不同文明多層次、多領域的交流互鑒密切相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斷交流互鑒中形成的開放體系,在兼收并蓄中歷久彌新?!敝袊钤缗嘀擦怂谑蚝退?,而西亞培植的大麥、小麥傳入中國,大大豐富了中國人的飲食種類。先秦時期青銅器上即有異域元素,成為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縮影。漢唐時期,中外物質(zhì)文化交流互鑒達到新高度。張騫鑿空西域,開辟了東西方交往的陸路通道,陸上絲綢之路見證了“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絕于途”的盛況;有唐一代,絲綢、茶葉等各種物品源源不斷向西傳播,西方貨物也通過官私貿(mào)易絡繹不絕傳入中國,長安無愧為當時的國際大都會。從唐代中期到宋元時期,海上絲綢之路見證了“舶交海中,不知其數(shù)”的繁華,中國的瓷器、指南針、印刷術、火藥更大范圍地向西傳播。到了明代,鄭和七下西洋,揚帆九萬里,足跡遍及印度洋、阿拉伯海、紅海和非洲東海岸等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在將中國商品帶向世界的同時,也將域外貨物和工藝技術帶回中國,留下中華民族與沿途各國人民友好交往的佳話。在商品、技術等物質(zhì)文明取長補短的同時,思想文化領域的互動與交融,構成人類文明交流互鑒的生動歷史圖景。佛教傳入中國是中印兩大亞洲文明之間交流的華章,大量佛教經(jīng)典被翻譯成中文,使?jié)h傳佛教保留了大量重要的佛教寶藏。唐宋以來猶太教、伊斯蘭教、基督教以及其他宗教傳入中國,它們與本土宗教和平共處,營造出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諧格局。16至18世紀,來華耶穌會士所塑造的中國形象成為這一時期歐洲人認識中國的起點,奠定了歐洲人勾畫自己心目中“中國”的基礎。18世紀在法國出現(xiàn)的“中國熱”,演變?yōu)榉▏鴨⒚蛇\動的重要思想資源。
??中外歷史都告訴我們,文明的繁盛、人類的進步,離不開求同存異、開放包容,離不開文明交流、互學互鑒。在經(jīng)濟全球化、信息化深入發(fā)展的今天,人類交往的世界性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深入、更廣泛,各種文明之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關系,聯(lián)系空前緊密,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需要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相互借鑒。文明之間的差異不應該成為世界沖突的根源,而應該成為整個人類文明進步的動力。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當今世界各國更應加強文明交流互鑒、汲取歷史智慧,共同推動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開創(chuàng)人類文明的新局面。(馬援,作者為中國歷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松花江網(wǎng)編輯 齊源 初審 張勇軍 復審 李明丹 終審 王久權)
原標題: 人類文明繁榮發(fā)展是文明交流互鑒的結果
反侵權公告: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guī),未經(jīng)書面許可,擅自轉載本報社作品的,將涉嫌侵犯著作權人合法權益。為規(guī)范網(wǎng)絡轉載行為,制止非法侵權轉載,本報社鄭重公告:
一、任何單位或個人,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著作權歸屬于江城日報社(包括《江城日報》、《江城晚報》、松花江網(wǎng)、吉林烏拉圈等)的原創(chuàng)內(nèi)容,必須事先取得江城日報社書面授權;
二、對侵犯江城日報社(包括《江城日報》、《江城晚報》、松花江網(wǎng)、吉林烏拉圈等)著作權益的違法行為,本報社將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為人的侵權責任,包括但不限于公開譴責、向國家版權行政管理部門舉報、提起訴訟等;
三、對于各類非法轉載行為,歡迎讀者提供侵權線索:
程律師(法律顧問)0432-62223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