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出版社
作者:劉玉標
2024年5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日照港考察時指出:“我們應當堅定一種信念,中國的改革開放之路一定可以成功?!秉h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決定》,體現(xiàn)了我們黨將改革進行到底的決心和韌性,更表明了我們黨帶領人民通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xiàn)代化、實現(xiàn)強國復興的必勝信心和強大底氣。那么,這種信心和底氣來自哪里?來自改革開放40多年尤其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10余年的政治基礎、思想基礎、實踐基礎、制度基礎、文明基礎、民心基礎的不斷鞏固和日益壯大。
一、政治基礎不斷鞏固
改革的成效與執(zhí)政黨的領導力密切相關,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水平和執(zhí)政能力是改革開放深入推進的根本政治保證和最深厚政治基礎。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與改革開放偉大事業(yè)同步并進、同頻共振。由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映照著由從嚴治黨到全面從嚴治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場攻堅戰(zhàn),是對我們黨執(zhí)政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驗?!盵1]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強大的政治氣魄和歷史擔當,把全面深化改革納入“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之中,把全面深化改革與全面從嚴治黨統(tǒng)一起來,以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機構為頂層設計,確保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確政治方向;以大刀闊斧、刀刃向內、自我革命的全面從嚴治黨,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引領和推動范圍、規(guī)模、力度如此之大的改革。質言之,“兩個確立”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歷史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最大確定性、最大底氣、最大保證。
二、思想基礎不斷鞏固
改革開放以思想解放為前提,改革開放的推進與思想理論的發(fā)展成熟相伴共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fā)展中國、發(fā)展社會主義、發(fā)展馬克思主義。”[2]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在改革開放的“偉大覺醒”中不斷取得新進展,從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印證了改革開放實踐與思想理論創(chuàng)新的深度互構。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場思想理論的深刻變革。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深刻回答了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樣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課題,對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定位、方向道路、目標任務、戰(zhàn)略策略、根本動力、科學方法等方面作出創(chuàng)新論斷,在推動全面深化改革走向系統(tǒng)集成、協(xié)調聯(lián)動新階段中形成內容詳實、結構嚴整、內在統(tǒng)一的科學理論體系,構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改革篇,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xiàn)代化提供了堅實的思想基礎和有力的理論指引。
三、實踐基礎不斷鞏固
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實事求是分析我國國情、順應人民擺脫貧窮的強烈期待、堅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打破“封閉僵化的老路”、警惕“改旗易幟的邪路”,成為“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創(chuàng)者”[3]。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xiàn)代化,創(chuàng)造了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和社會長期穩(wěn)定兩大奇跡新篇章,推動中國實現(xiàn)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打造了世界敘事話語,從根本上拓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fā)展空間,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大旗,讓中國不僅成為科學社會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的引領者,同時成為世界現(xiàn)代化進程的引領者和創(chuàng)造者。新時代全方位、深層次、根本性的改革及其取得的歷史性、革命性、開創(chuàng)性成就,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xiàn)代化夯實實踐基礎。
四、制度基礎不斷鞏固
改革被鄧小平稱為中國的“第二次革命”,但不是推翻舊制度、建立新社會的那種舊式革命,而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fā)展。改革伊始,鄧小平就十分重視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問題,強調“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wěn)定性和長期性”[4],明確提出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為改革開放保駕護航,念茲在茲的就是“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5]。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明確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推動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協(xié)同推進全面深化改革與全面依法治國,明確黨的領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導指導地位以及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等根本制度,并聚焦經(jīng)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文明、國防和軍隊、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體制機制改革,鑄牢了根本制度、完善了基本制度、創(chuàng)新了重要制度,構筑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四梁八柱”,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xiàn)代化筑牢制度根基。
五、文明基礎不斷鞏固
改革開放不僅解放和發(fā)展了社會生產(chǎn)力,推動了物質文明建設,也解放和增強了整個社會活力,提振了中國人的志氣銳氣骨氣,從根本上激活了古老的中華文明。鄧小平敏銳意識到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極端重要性,指出“風氣如果壞下去,經(jīng)濟搞成功又有什么意義?會在另一方面變質,反過來影響整個經(jīng)濟變質”[6],強調要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提出我們要搞的現(xiàn)代化是不同于西方現(xiàn)代化的中國式的現(xiàn)代化,并用“小康”這一充滿東方文化蘊含的新鮮概念作為我國現(xiàn)代化的階段性發(fā)展目標,奠定了植根中華文化沃土、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推進現(xiàn)代化的思路。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突出強調提升精神獨立性和鞏固文化主體性,把全面深化改革同傳承發(fā)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堅定文化自信、建設中華民族現(xiàn)代文明統(tǒng)合起來,創(chuàng)造了人類文明的嶄新形態(tài),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xiàn)代化注入強勁文化力量、賦予濃郁文明底蘊。
六、民心基礎不斷鞏固
改革應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鄧小平把人民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作為改革的決策依據(jù),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為改革成敗的判斷標準。改革開放讓中國人民實現(xiàn)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歷史性轉變。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守改革初心,“從人民整體利益、根本利益、長遠利益出發(fā)謀劃和推進改革”[7],不管是正風肅紀、反腐懲惡,戰(zhàn)勝疫情、污染防治、脫貧攻堅、全面小康,還是中國式撤僑、中國式救援救災、鄉(xiāng)村振興、共同富裕,都是為了人民而改革,都是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使改革獲得源源不斷的動力支撐。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至上的理念鑄就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同心共圓中國夢的生動局面,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xiàn)代化壯大了民心基礎。
推進中國式現(xiàn)代化是新時代最大的政治,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以中國式現(xiàn)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前進道路上,實現(xiàn)目標的崇高性、面臨形勢和風險的嚴峻性,以及問題的復雜性和艱巨性,都需要我們增強推進改革的決心和勇氣。我們要毫不動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把長期以來形成的政治基礎、思想基礎、實踐基礎、制度基礎、文明基礎和民心基礎鞏固好、發(fā)展好,以堅定信心和強大底氣將改革進行到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團結奮斗。
【基金項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項目“新時代高校青年知識分子愛國奮斗精神提升研究”(19YJC710048)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劉玉標,四川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西南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147頁。
[2]《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158頁。
[3]習近平:《在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24年8月23日。
[4]《鄧小平文選》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3頁。
[5] [6]《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2頁、第154頁。
[7]習近平:《關于<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決定>的說明》,《人民日報》2024年7月22日。
?。ㄋ苫ńW(wǎng)編輯 孫淑平 初審 張勇軍 復審 李明丹 終審 王久權)
原標題: 【理響中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底氣從何而來
反侵權公告: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guī),未經(jīng)書面許可,擅自轉載本報社作品的,將涉嫌侵犯著作權人合法權益。為規(guī)范網(wǎng)絡轉載行為,制止非法侵權轉載,本報社鄭重公告:
一、任何單位或個人,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著作權歸屬于江城日報社(包括《江城日報》、《江城晚報》、松花江網(wǎng)、吉林烏拉圈等)的原創(chuàng)內容,必須事先取得江城日報社書面授權;
二、對侵犯江城日報社(包括《江城日報》、《江城晚報》、松花江網(wǎng)、吉林烏拉圈等)著作權益的違法行為,本報社將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為人的侵權責任,包括但不限于公開譴責、向國家版權行政管理部門舉報、提起訴訟等;
三、對于各類非法轉載行為,歡迎讀者提供侵權線索:
程律師(法律顧問)0432-62223777